一道简单的英语题,揭开应试教育的“魔幻”,外语也能“八股化”-环球热资讯
来源:婉言教育     时间:2023-05-03 19:12:00

上中学时认真听课的朋友,可能毕业后仍然记得孔乙己的典故。 一个茴香豆的茴字,他知道好几种写法,还要津津乐道地考别人。


【资料图】

在寻常人眼中,这是咬文嚼字、学无用知识的笑话。可很多人毕业之后又发现,当代不少高校生,好像也在经历这种矛盾。

关键在于, 这真的是我们自己的错,还是有些培养体系,本来就想培育出这样的人呢? 我们来看看网上受到热门关注的英语题。

(孔乙己插图)

一道简单的英语题,揭开应试教育的“魔幻”

以国内城市的教育内卷程度,很多地区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外语,而且高年级还会进行考试。所以目前初中生“零基础”的同学非常少。

在很多家长的印象里,初中前期的英语考试应该是简单和基础的。 不过有位老师晒出的考题,引发热议,果然“江山代有才人出”。

考试里难免有那么一两道偏题、难题、怪题, 但“魔幻”的程度,往往是一代更比一代强。 这是一道选择题,条件其实很简单:How is it going,Xinyu?

后面显然是假设的人物姓名,问前面那句英文该怎样回复。表面上看这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问候,通常用来打招呼, 大意是“最近怎么样”,跟how are you 类似, 都是高频用语。

后者在课本上的标准答案是 I’m fine thank you早已被网友“玩烂了”,经常用来吐槽讲课内容死板、过时。实际上老外极少用这句回答,而是一个单词good (不错)来解决。

或许这套试卷的出题人, 也知道这个时代再拿出80年代的考题内容已经很老土,于是换了更接地气的How is it going这个题目。 谁知同学们猜中开头却没猜中结尾。

以下4个选项,让人不免感到头晕,尤其是脱离应试环境的人。为方便我们用最简短朴实的话翻译选项, A是很不错,B是还可以,C是很好,D是我不想说。

可能很多人没想到,已经升入初中,这种感觉的题目, 仿佛又回到了“小学语文”的考场。 按照日常逻辑,似乎哪个都可以;但考试中只有一个“正确”的回答。

会考试的同学第一眼就能排除D,连老外都要纳闷,没有语法错误,为啥不能选? 理由自然是“不够正能量”, 学生这样回答显得没礼貌。敢情,考试也要讲人情世故、不能说实话。

应试教育的考题,想得还真是周全啊,难怪说语文和英语对性格和思维方式有更深远的影响。接下来咬文嚼字和逻辑分析才是重点。 问句中用it提问,所以不能用B中的“我”回答。

那么补充完整是it’s going very 之后加个副词,所以C选项里nice作为形容词也不行,要变成副词。 故标准答案是A选项。

不得不说,这道题真是把应试培养模式的“魔幻”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。既要语法正确也要符合场景和语义,原则本身没有问题。可脑筋急转弯的程度还是令人佩服。

外语也能“八股化”?出题人的思维,为何喜欢故意难为学生

虽然老师们平时教导同学,必须努力揣摩出题人的思维。可是看到这道题,不少一线的英语老师也“石化”了。

出题人的思路真是非常的“清奇”呀,连考外语也能“八股化”。 这种考题风格叫人哭笑不得。该为出题人绞尽脑汁难为学生而感到敬业,还是该为这类形式感到悲凉呢。

任何知识其实都是为生产力进步而贡献的工具,特别是语言,不管汉语还是外语, 最终是为交流而服务。 像考八股文一样刻板,有多少现实意义呢?

当然, 也有一部分网友表示,做学生久了,不知为何第一感觉竟然确实是A选项。 而毕业后真的跟老外打交道,反而不确定答案。

只能说, 我们很多人都被应试培养模式,顺利的改造成功。 为何有些出题者非常喜欢采用这类比较刁钻的选项呢?可能是以下两个原因吧。

一是现在学生们的平均学习水平都很强。 为了在考试中, 呈现一些可以将分数拉开的题目, 所以必须绕弯、让很多人失误。

二是出题人想通过这种形式, 表现自己的出题水平。 现在不是讲究标新立异吗?他们的理解,可能跟一线老师和普通同学的理解,完全相反。

【结语】语言是交流工具,不是用来钻牛角尖的。希望正规考试里,可以少些类似的思维。当然,大家也别陷入另一种误区。 掌握必要的语法和应用逻辑,依然是学外语必备的技能; 否则即使去留学也练不好英语。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